建华文学 > 都市小说 > 教授重生,我在1977上清华 > 第152章 临时党支部书记
1978年2月26号,穿着崭新浅灰色中山装的刘弘毅和穿着同样颜色女式小翻脸列宁装的艾小雨,和十几名年轻男女一起,登上了北去的列车。

开学季。

78年的开学季,注定是与众不同,载入史册的。

这一年,有两个开学季。

77级大学生,在78年春天正式入学。

开学时间各个学校略有不同。

北都大学定在2月22日开学,庆华大学定在3月1日开学。北师大的开学日期,也是3月1日。

从楚州车站开出的绿皮火车,需要在路上整整奔驰28个小时,才能抵达首都车站。

刘弘毅他们26号一早登车,需要到27号中午才能赶到北都。

27号下午办理报名手续,28号收拾宿舍,熟悉学校环境,3月1号正式开学,参加开学典礼。时间上,刚刚好。

本来肖亚文要给他俩买卧铺票。

虽然这年头的卧铺票特别紧张,而且相对普通家庭而言,也很贵,但地委第二书记夫人,还是能想到办法的。

车站那边,也很乐意为刘书记夫人效劳。

不过在刘弘毅得知还有十几位同学一起去北都之后,就劝住了老妈。

决定和大家一起坐硬座。

他可不想在大家心目中形成那种地委领导的小孩搞特殊的坏印象。

尤其楚州地区被沈贤同志确定为“试验田”,还“无名无分”,这种时候,更加要小心谨慎。虽然边至诚以雷霆手段处置了康吉盛和梁平山这两个坏分子,过年前,艾高峰和刘楚安也处理了一批康吉盛梁平山的党羽,却并不意味着,从今往后,在楚州地区就再没有反对声音。

对艾高峰刘楚安这种激进模式心存疑虑,甚至十分反感的人不但有,而且还不少。

毕竟多年的习惯性思维,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当年满清垮台,剪辫子都费了老大的手脚呢。

遗老遗少们全然忘了,当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惨痛记忆。

反正现在年轻力壮,坐二十几个小时硬座,也难不住谁。

而且十几个人挤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时间也不难熬。

在车站,刘弘毅也是名人。

他和艾小雨一出现在候车室,周边立马就围上来一堆人,“刘老师”的招呼声,不绝于耳。大家脸上都流露出兴奋的神色,笑容也非常的真诚。

这些考上北都市大学的学生,基本上都听过刘弘毅的课。

其中好几位还听过很多次。

对刘弘毅讲课的水平,佩服得五体投地。

粗略地数了一下,加上他自己和艾小雨,同行向北的大学生,一共有十五人。其中男性九位,女性六位。年纪最大的是一位穿着工装的男子,目测已经接近三十岁或者略有超过,身上还带着浓郁的产业工人味道。最小的可能是艾小雨和另一位看上去也只有十六七岁,满脸稚气的小姑娘。

77年和78年高考,是最特殊的两届高考,从根本上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甚至是改变了整个家庭,整个家族的命运。

同班同学,年龄相差十几岁十分正常。

最极端的例子,有年龄差距将近十七岁的。

在等车的过程中,刘弘毅“职业病”发作,对每一位同学的情况都进行了基本的了解。那位工装男子名叫郝大明,已经满了三十岁,是顶着年龄上限参加的高考。

此前是耐火砖厂的炉前工。

老三届高中毕业生。

当年他刚好赶上国家取消高考,这一等就是十一年。

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三十岁的人,拉着刘弘毅的手,不断表示感谢。

他报考的也是理科类,刘弘毅他们编纂的教材帮了他的大忙。而且刘弘毅在楚州一中讲课的时候,他几乎每节课都没落下,是听刘弘毅讲课时间最长的学生。

这次高考也考出了很理想的成绩,成功被北都工业学院录取。

刘弘毅知道,北都工业学院就是著名的北都理工大学的前身,双一流重点院校,在后世大名鼎鼎。

这位老学长将来的人生,肯定会发生翻天覆地般的巨大变化。

最小就是那位满脸稚气的小姑娘,名叫谭秋梅。

刚满十七岁。

是来自楚新县城郊区的孩子。

这个孩子的文科成绩非常好,去年高考考了262分,在整个楚州地区的考生中排名前列,居然还是艾小雨的校友,同样被北都师范大学录取,不过她读的是历史专业。

想着这样一个娇小玲珑,稚气未脱的小姑娘,从今往后,就要藏身在汗牛充栋的故纸堆里,皓首穷经地做学问,刘弘毅就觉得有些好笑。

当然了,因为全国各地各单位到处都缺人才,最近这几年的大中专毕业生,真正能够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人并不太多,不少人一毕业之后就被各个单位抢走,干的都是和自己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工作。

就比如刘弘毅同志,他亲笔填写的录取通知书,就是计算机专业,但他毕业之后,难道真的会去当码农?

现在就已经瞄上他的单位,不说十几个,最起码好几个是有的。

前段时间,连政研室那边都给他写了回信过来,主任亲自向他发出了邀请,请他在合适的时候,去政研室作客,主任有些问题,想要和他当面探讨。

言辞之间,就流露出想要招揽他的意思。

显然对他那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概论)》非常的满意。

这十几个人里,也不是全部去北都上学的,其中五位,会在中途下车,前往其他城市。还有三位,则要在北都转车,前往东北地区的学校。

只有七位的目的地是北都。

“同学们,是党员和预备党员的请举手。”

在了解大致情况之后,刘弘毅当即说道。

有四个人举起了手,包括刘弘毅自己在内。

“同学们,我建议啊,我们组建一个临时党支部,在这趟车上,大家尽可能在同一节车厢。有座位的争取和同车厢的人换一下票,没有买到座位的,到时候大家挤一挤,轮流坐着休息。”

“二十几个小时,还是要保证一定的睡眠。”

“还有啊,在车上的时候,大家注意安全,谨防扒手小偷。”

对刘弘毅这个建议,大家都表示完全赞成。

当即就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推举刘弘毅为党支部书记,推举郝大明为纪律委员。

好吧,刘弘毅同志又一次当上了书记。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