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华文学 > 都市小说 > 教授重生,我在1977上清华 > 第168章 庆华大学科学技术发展委员会
接下来的事,就和刘弘毅没有太大关系了。

沈贤主任,饶喜韶主任,庆华大学一起打报告,很快就获得了上级领导的批准。

领导也有要在庆华大学搞个“试验田”的意思。

试验田这种事吧,虽然可以指定,但如果有引发契机,当然是最好不过。

楚州地区变成试验田,是因为他们都已经“悄咪咪”地干起来了。既然没打算严肃处理他们,那就不如顺水推舟,让他们小范围地“试验”一下,看看结果如何。

假如结果很好,那就有了说服其他同志的依据,便可以逐渐推广。

当然,推广也会有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从楚州地区扩大到整个静江省,另外一种模式,则是在每个省都选定一个地区级的行政区域,推行楚州经验。

等条件逐渐成熟之后,再全国放开搞。

而现在,庆华大学又变成了高校“改革”的试验田。

两块试验田,都和刘弘毅息息相关。

邰正阳校长私下叮嘱赵远方老师,一定要对刘弘毅多加关注,保护他好好成长起来。

不要让那些乱七八糟的攻击,落到他的头上。

同时,身为一个大学生,刘弘毅近几年内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

这一点是不会变的。

回到学校,邰正阳立即开始亲自牵头,落实上级的指示。

两件事同时进行。

第一件事,自然是成立科研部。

名字也确定下来,全称为“庆华大学科学技术发展委员会”。

为了区别于国家科委,简称还是叫做“科研部”。

邰正阳亲自担任筹备组长。

第二件事,则是与北都电风扇厂合作,成立“庆华电器厂”。这个事听上去简单,但操作起来比较复杂。

电风扇厂那边提出来,直接由他们代工,每销售一台电风扇,给庆华大学15块钱的“技术费”。

就是“专利费”的意思。

不过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专利法,所以就用了技术费的名义。

邰正阳拒绝了。

邰校长虽然是敦厚直爽的老革命,但账还是会算的。

自己建厂生产,一台风扇赚150,给人家生产,赚15,你让邰校长怎么选?

而且,最重要的是,搞这个校办企业,是为了安排学校教职员工的子弟啊,一堆待业青年和返城知青成天在校园内外晃来晃去的,邰校长看着就心烦。

万一再和学生打个架什么的,更加不好处理。

会严重影响到庆华大学的声誉。

这年头,建个工厂,说不容易是真不容易,但说难却也不难。

关键要有批文。

对于邰正阳和庆华大学,这几乎是唯一的关键。

只要有了领导批示,以邰正阳的级别以及庆华大学的偌大名声,建一个工厂,有难度吗?

他亲自出马协调,北都电风扇厂再不乐意,也得抽调自己厂里的骨干技术人员,去给庆华大学“打工”,全程负责把工厂搞起来。

速度还要快,不能拖延。

不要问为什么,问就是北都市分管工业的书记,亲自去了电风扇厂,直接给于凤雪下的指示。

也不要问为什么北都工业书记会亲自去电风扇厂下这个指示,问就是工业书记是庆华大学的校友。

母校校长直接把他堵在办公室,就问这个指示,你下还是不下?

不下?

下次校友会不请你了哦……

不过邰校长到底是个厚道人,见于凤雪那么“上道”,当即大手一挥,把狮城客人的五千台订单,全都给了北都电风扇厂。

双方商定,每台电风扇,给20块钱的“加工费”。

看,邰校长就是大气吧?

你们给15块钱技术费,我直接给20块钱的加工费。

主打一个讲究!

这一家伙就去了10万元的纯利润。

要说邰校长的心不滴血,那肯定是假的。

别看那么大一个校长,那也是过惯了苦日子的。

10万!

能办多少事啊。

但邰校长也是没办法,狮城那边催得急,让他们抓紧时间交货,人家可是先打了30%预付款的。不能按时交货的话,双倍返还预订款。

校办企业都还在选址呢,这个订单不给电风扇厂生产,你想怎么样?

与此同时,邰校长还答应于凤雪,以后有多余的订单,校办企业这边吃不下的,全都发给电风扇厂“代加工”。

虽然说,电风扇厂是国营的,在计划经济时代,不管你订单够不够,哪怕你一年到头都闲得无聊,干部职工的工资也是少不得的。你生产得再多,也不会多发一分钱奖金。

但这不还有一个集体荣誉感吗?

你年年亏损,不能给国家创造一点利益,反倒要国家补贴,怎么好意思?

于凤雪去市里开会,都抬不起头。

接了庆华大学的订单,那就不一样了,“雪姨”不但每年都能给国家创造利润,赚的还是外汇。

就问北都那么多工厂,能给国家赚外汇的有几家?

最重要的是,和庆华大学拉上关系了呀。

这可是了不得的脸面。

刘弘毅虽然不再具体参与这些事情,但赵远方老师会隔段时间就和他聊一下这两件事的进度。

这也是邰校长亲口交代给赵远方的。

言下之意就是说,刘弘毅如果有什么新的想法,随时可以去向邰校长汇报。

刘弘毅确实还有些想法,却也不急着去找邰校长,先找的全旭。

就是自己的下铺室友,来自东北的好汉子。

“全旭,能搞到木头不?”

下课之后,刘弘毅把全旭拉到一边,问道,递给他一支烟。

77级大学生之间,其实就是一个微缩的社会。

很多人上大学之前,都参加工作了,有着一定的社会经验,不像后世的大学生,基本上是一张白纸。

“木头?”

“你要木头干啥?”

全旭接过烟,给刘弘毅点上了火,很诧异地问道。

“生产家具。”

“生产家具?”

全旭更加莫名其妙了。

兄嘚,你是大一新生啊喂。

怎么老是这么不务正业?

前脚搞了个遥控风扇,后脚又要搞家具生产?

你干脆去当个厂长得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