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华文学 > 都市小说 > 这个影帝只想考证 > 第948章 拿影帝,老板是认真的!(求月票)
郝运六七点钟就冒着严寒开始工作了,其他工作人员只能比他起的更早。

他巡查了一遍几个拍摄场地。

都是这两天会用到的。

基本上都是按照他的要求找的,迈克尔·贝安排的人都非常靠谱。

郝运无比庆幸自己选择和了爆炸贝合作。

这样的好莱坞大佬,所能够调度的资源至少能让从头开始的他,在好莱坞少走五年弯路。

得益于郝运的行事风格。

他在华夏能走到今天,和他慷慨的和其他资本分享利益息息相关。

饵料下的足,窝里的翘嘴才会多。

生活不是童话故事,别人得不到好处,不止不会帮你,甚至还会给你下绊子。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你有财路不和别人分享,也一样的道理。

到了好莱坞同样如此,如果没有迈克尔·贝,肯定一群人给他下绊子。

现在其实也有人下绊子,但至少不影响他立足。

《海边的曼彻斯特》这一次的摄影团队虽然有不少好莱坞摄影师,但郝运还是找了曹楯挑大梁。

这老哥在《活埋》《源代码》《盗梦空间》,跟着好莱坞团队学了三部电影。

尤其是《盗梦空间》,郭番和吴荆兄弟俩会不会被赶出剧组郝运不关心,曹楯却被他给安排的明明白白。

曹楯一天到晚跟着主摄影师沃利·菲斯特干活,干完活还能进行一番交流。

沃利·菲斯特是诺兰的专属摄影师,从《记忆碎片》时候就跟随诺兰了,而在合作诺兰之前,他拍过《情色迷离夜1、2、3、4》,还有《情色游戏1、3》……

现在,曹楯也算是学成归来。

如果还没长进,那他真就没必要再去其他人的剧组低三下四了。

“主打一个克制,你能明白吗?”

具体的摄影要靠曹楯,但是摄影的风格却需要郝运来奠定。

“差不多。”曹楯点点头。

他最近几年一直干摄影指导的活,算是郝运的御用摄影师,但其实他也是个导演来着。

职业习惯,在看完剧本之后,他也会想着站在导演的立场上要怎么去拍。

“咱们全部采用了最为普通的平视固定长镜头,而且不要给特写,这种镜头是新闻和纪录片的常用运镜手法,目的就是让观众保持中立态度,始终客观的看咱们这个故事……”

郝运把自己的理念准确的传达出去。

其实,这样的拍摄风格在如今商业片动辄进行复杂镜头调度的环境中显得非常危险,因为乏味,因为没炫技,甚至会让人昏昏欲睡。

“那……没什么难度。”曹楯点点头,他大概知道郝运这样做的目的。

这样的摄影风格算最基础,最朴素的。

用好了,可以给演员的表演提供巨大的发挥空间。

也就是减少摄影的技巧,让位给表演的技巧。

那样的话,郝运这个主演发挥空间更大,肯定就更容易拿奖了。

这部戏的拍摄目的,就是为了给老板拿影帝的。

拿影帝,老板是认真的!

“咱们准备一下,换广角……”

郝运没有举办什么首映礼,公司里的那台从《心迷宫》开始,就蒙上红布被全剧组朝拜的摄影机没有运送过来。

而且天气实在太冷了。

都说这个小镇和长春同纬度,但是郝运去过十一月的长春,温度低的时候大概也就在零下十度左右,也没有这边据说才零下五度的天气寒冷。

大概这就是“海边”的威力吧。

“这个机位上广角,那肯定要把门框给拍进来了。”曹楯一眼就看出问题。

“这恰恰是我想要的,老曹,有框的情况下,一定要把主角框起来,要有这样的框无时无刻都框着他,有门的话就用门框,没有门的话,那就用车门车柱框,用栏杆框,用柜子框,用两个人框,用能够框住他的一切去框他,因为他根本走不出自己的封闭世界……”

郝运比划着说道,他的语速其实很慢。

剧组有很多好莱坞工作人员,你说普通话他们肯定听不懂,只好在工作场合说英语了。

曹楯混了几个剧组,现在英语听说能力还算凑合。

其他的摄影师和摄影助理听着郝运的话,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意思。

对郝运油然的生起了钦佩之心。

聊了一会,开始进行拍摄,这个时候的演员只有郝运和一个老太太。

郝运在镜头的远景,给老太太家修理灯泡。

他是波士顿的修理工。

但其实很多室内镜头是在小镇子上拍的,这样能够降低不少成本。

和那些喜欢抠细节的大导不一样,郝运是一路穷过来的,他是能凑合的地方就凑合。
他只在影响电影本身呈现效果的时候才会陷入纠结。

比如某一段演员的演技不够,演员造型和环境不匹配,或者取景的光线不够亮等等。

这个镜头里,郝运就像是一个背景板。

其实,通常情况下摄影师会让画面中更重要的主体处在焦内,被观众清晰看到,郝运刻意去让自己做背景板,而主要拍老太太在更近的焦距打电话,主要是为了凸显他在社会中的边缘地位。

换灯泡、修水龙头、通马桶、丢垃圾、马路铲雪……

他就是个修理勤杂工。

马丁靴、牛仔裤、工装外套,在搭配上有点杂乱油污的发型和胡子,没有任何情绪的沉闷……

郝运站到镜头里之后,他就已经成了李。

如果说镜头克制,那郝运的表演就属于“收敛”。

他看起来像个面瘫,但又不是真的往那一站什么都不做。

收敛和面瘫不是一回事。

剧本中,客户眼中的他不近人情,老板眼中他十分冷漠,路人眼中他浑身带刺,警察眼中他走极端,从拔枪到扣动扳机,没有丝毫犹豫,就是奔着死去的。

这些表演,全部都没有一丝的歇斯底里。

郝运现在表演的就是这种。

第一场戏顺顺当当的拍完了,配角老太太本色出演,拍了几次就听到导演说OK了。

然后去隔壁和一个老头对戏。

相比较上次郝运当背景板,这一次难度就上升起来了。

郝运自己NG自己。

他觉得自己演得还不够到位,在和客户的沟通中不够冷漠。

这种冷漠不是吹胡子瞪眼。

而是一切都漠不关心。

丧到极致,浑身带刺……

男主因为自己的一时失误,让三个亲生儿女被烧成焦炭,生活瞬间陷入绝望,自责,从那一刻起他的心永远碎了,试过自杀,试过逃避,他尝试了一切惩罚自己的方式,但最终再也没有办法跟自己的过去和解。

《海边的曼彻斯特》讲的其实不是一个救赎的故事。

如果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悲剧人物在自己的悲剧过去基础上,得到心灵的救赎和拯救,那就流于俗套了。

人们都在说和过去和解,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和过去和解”。

走不出去就是走不出去。

第二场戏拍了一整天,把配角小老头都差点给整抑郁了。

他甚至不太能理解导演在纠结什么。

如果他能明白,也不至于一大把年纪都还只是个小配角了。

好在夜幕即将降临的时候,郝运终于隐隐约约的把握住了想要的状态,并且成功的拍好了这个镜头。

室内戏是灯爷的主场,光线想要什么样的都有。

再晚拍完都没关系。

另外,这种感觉很玄妙也很珍贵,郝运真希望自己是个精神分裂,那样就可以把这份感觉加深到某种人格上面,这样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让他出来拍戏。

为了不破坏这份感觉,郝运晚上收工回去都没和安小曦打电话。

只是发了信息,简单的聊了几句就结束了。

免得越聊越甜蜜,明天起来就很难再进入状态了。

据说有的牛逼演员可以一秒钟切换状态,而且属于非常极端的状态。

至少郝运现在还做不到。

电影开拍之后,参加完剧本围读的演员们有些就可以各回各家了。

等到了拍摄的日子,会提前几天通知。

围绕在郝运身边的工作人员也不太多,勉强够用的水平。

拍了几天零零散散的戏,郝运已经适应了这个海滨小镇的气候。

他收工的时候也会穿着拍戏的衣服在小镇子上溜达。

白皑皑的雪、雪中摇曳的树枝,蓝白相间的天空和冰冷的海,海边不时飞来飞去的海鸥。

冬日的小镇,传递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冰冷和寒冷。

走在曼彻斯特的街道,呼吸这里的空气,看到这里的海,郝运终于算是彻底入戏了。

这个时候,他才敢拍比较重要的镜头。

首先迎来的就是他在警局里拔枪自杀的戏。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