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华文学 > 其他小说 > 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 美利坚原子 弹研究爆炸成功内幕
  1939年,物理学领域里的原子分裂实验早就已在德国取得成功。

二战前夕,为逃避德国法西斯迫害而移居美国的一些科学家,担心德国抢先造出原 子弹,推举世界着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加强利用核裂变过程来制造超级炸弹。

罗斯福总统采纳了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建议,下令成立研究原子武器的委员会。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加速了研制原子 弹的进程。

1942年开始实施以“曼哈顿工程”命名的庞大计划,由美国陆军工兵部队全面负责研制原 子弹。该计划投资25亿美元,动用10多万科技人员和工人,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加紧研制。

1945年7月16日凌晨,第一颗原 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默多尔空军基地的沙漠地区爆炸成功,其威力相当于1500—2000吨 TN T炸药。

世界上第一颗原子 弹爆炸内幕

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 弹在美国试爆成功,标志着当今世界已进入核武器时代。随后,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 子弹,迫使日本天皇作出了投降决定。虽然原子 弹的威力使二战得以提前结束,但它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严重的破坏,因此,爱好和平的人们呼吁:人类今后不应再使用这类武器!

珍珠港事件促使美国重视研究原 子弹。

1932年,着名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因纳粹迫害,被迫离开德国到美国定居,很多在欧洲工作的犹太裔科学家也陆续逃往美国,他们告知美国:德国正在制造原 子弹!科学家们知道,如果纳粹德国抢先制造出原 子弹。人类就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核灾难,因此呼吁美国抓紧研制原子 弹,当时军界的一些领导人对这个新生事物不太理解,把他们看作怪人。科学家们心急如焚,为了增加说服力,他们推举爱因斯坦作为代表,劝说美国总统罗斯福。但爱因斯坦署了名的建议报告并未引起罗斯福的重视,只是在半信半疑中接受了劝说,因为他下令研制之后的第一笔拨款只有6000美元,相对于最后的总投入20亿研制3颗原 子弹,显然是杯水车薪。

1941年12月7日 ,珍珠港事件爆发,这成为美国加快研制原子 弹的一个转折点。1942年6月,美国的原 子弹研制计划正式开始,由于研制计划的总部开始设在纽约市曼哈顿区,因此叫做“曼哈顿计划”。新墨西哥州人迹罕至的一片沙漠,在1942年以后突然热闹起来,美国原 子弹研制的心脏机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建在了这里。全美国只有12人知道整个工程情况,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正在从事原子 弹的研制,即便是高层领导,也只有罗斯福总统和陆军部长史汀生知道内情。当时的副总统杜鲁门都不知道美国还有原 子弹的研制计划。

首次试爆超出了现场所有人的想象

1945年7月初,也就是希特勒自杀后的2个月,美国3颗原子 弹终于制造出来,被分别命名为“大男孩”“小男孩”和“胖子”。1945年7月初,在阿拉莫戈多沙漠上,一座高达30米的铁塔竖立了起来,原 子弹爆炸实验就将在这个架子上完成,大卡车装的就是供第一次核实验使用的原 子弹“大男孩”。这时的“大男孩”还没有装上核裂变物质,这次试验的代号为“复活日”。当原 子弹实验在阿拉莫戈多沙漠准备就绪的时候,新任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准备去德国参加波茨坦会议。

德国投降后,为了协调处理德国战败后的相关问题以及对日作战等有关事宜,同盟国决定于7月17日至8月2日在德国的波茨坦举行首脑会议,这次会议的代号为“终点”,表示这将是二战期间最后一次盟国首脑会议。这次会议原定于7月1日召开,为了借助原子 弹爆炸抬高美国的地位,杜鲁门特别建议将会议推迟了两个星期。

7月15日,杜鲁门到达波茨坦,而在万里之外的阿拉莫戈多沙漠,美国的核试验人员也把核裂变物质放入了“大男孩”的肚子里。试验人员在14公里以外设置了观察所,里面隐蔽着425名科学家和军事专家,他们怀着紧张的心情,等待着惊心动魄的最后一刻。7月16日凌晨5时29分45秒,“大男孩”轰然炸响,一个蘑菇状的大圆球突然升到了10000英尺以上的高空,爆炸核心的铁塔也被高温在瞬间蒸发得无影无踪!

这场爆炸超出了现场所有人的想象,以至于整个美国西南部都感到了爆炸的震撼,为隐瞒真相,美国政府编织谎言,说是阿拉莫戈多军事基地的弹药库发生了爆炸。

但是事后,明白人都知道。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