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华文学 > 其他小说 > 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 历史上最早东、西二帝并存的时代
  中国历史上东、西二帝并存是哪个时代?

中间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上,多帝并存的时期很多,尤其在社会动荡、天下分裂的乱世,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事情层出不穷,多灾多难的中国老百姓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然后,在中国历史的战国中期,当时国际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同时称帝,被后人称为东西二帝。这段历史,虽然时间很短,却打破了千古一帝秦始皇开国称帝的历史。那么,为什么会发生东、西二帝并立的事情呢?

当时,齐、秦成为东、西方两个强国,其它主要诸侯国都已称王,秦、齐两国实力比他们强大,所以都不愿再与另外五国平起平坐。七国集团的国君都称王了,就显不出秦、齐大国地位的尊崇了。

公元前228年,秦国宰相穰侯魏冉率先提议秦昭王称帝,同时建议秦国支持齐王也同时称帝。秦昭襄王为了抬高自己,彰显秦国的大国形象,同时也为了打击邻国,离间齐国与东方各国的关系,很愉快的接受了魏冉这个建议。于是,在这年的10月,秦昭襄王派魏冉出使齐国,说服齐闵王称帝,意思我们大秦帝国的秦王称为西帝,你们大齐的齐王称为为东帝。这样一来,我们东、西两个超级大国就可以维护世界和平了,其它小国要围着我们做事,看我脸色行事。

齐闵王听了秦国使臣的一番外交说服,当时也没多考虑,一听自己要做皇帝,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满口答应下来。于是秦、齐正式称帝,齐王和秦王并称为东帝、西帝。但没多久,战国时期的最有名的谋士苏秦来到齐国,苏秦当然不是到山东游山玩水的,他有使命在身,就是让齐王接受自己的合纵计策,与其它各国达成联合攻秦的协议。要想实现联合各诸侯国家抗秦破秦的战略目标,齐闵王就必须去掉帝号,重归齐王称谓。否则,其他诸侯国的国王都心里不舒服,不接受合纵破秦的计划。

于是,齐闵王在苏秦三寸不烂之舌的说服下,答应了去帝号复称为王的要求,服从大局,和其它国家平起平坐。秦昭襄王嬴稷何等聪明之人,一看大势不好,齐闵王去掉帝号,东帝不在了,自己一个西帝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弄不好真的成了孤家寡人,等于大秦帝国被国际社会孤立起来。真正打起来,秦国还不具备与六国同时开战的实力。随后和大臣们一商量,就找了个台阶,也很快取消了帝号。齐王为何能接受秦王的建议称自己为东帝呢?不仅是为了满足自己虚荣心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齐国在当时的综合国力相当强大,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

在中国春秋历史时期,齐桓公称霸国际之后,齐国便一直处于东方局部霸主的地位,虽然和晋、楚相比,他的强权难以扩展到全天下范围,却足以自得其乐。但是,齐国国土面积大不,这一点和秦国不在一个层级上,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弱势,国家发展扩张的土地不多。这是一个硬伤。而秦国,早在穆公时代,便确立了向西发展的国策,为日后的大秦帝国的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秦孝公、秦惠文王时期进一步吞并巴蜀,更是将国家领土面积成倍扩展。再回头看看齐国,背后除了一望无际的大海,其它什么都没有。那个时代,如果齐国有一个航母编队,估计从海上出发,收拾整个小日本的领土没有问题。但这只是假设。

既然无法扩张,齐国又是如何自强的呢?没有别的办法,拉动经济的三家马车,就只能靠贸易这一辆马车了。因为,齐国拥有丰富的海盐和渔业资源,发达的海外贸易,财政收入为七雄之首。此外,齐国人口密集很大,单是首都临淄,就有人口七万户。齐国的老百姓也最会生活的老百姓,最喜欢富裕安乐、小富即安的小资生活,这一点恐怕也是七国中最有代表性的国家。用苏秦的话说是,齐国的民众是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古人心中的小康社会,不过如此吧!

齐国不但经济发达,文化事业也很繁荣。齐桓公时期便在国都临淄的稷下置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聚天下贤士。稷下学宫存在的一百五十年间,学派云集、平等共存,百家争鸣、学术自由,求实务治、经世致用,孕育或发扬了儒、道、法、名、阴阳、兵、杂等各家学说,使齐国成为天下学术文化的中心,也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齐国的文化、道德、哲学成果完全可以和几乎同时代的古希腊哲人柏拉图在雅典创建的阿卡德米学园相比亦毫不逊色,对身怀学识的大家,齐国敞开胸怀。

比如,当魏惠王土财主似的给齐王呈献宝物时,齐威王却把人才比喻为稀世珍宝,可见齐国对人才的重视,更令人感叹唏嘘,向往不已。事实上,单就经济发达与文化发展这两项而言,齐国绝对是战国七雄中的老大。那么军事呢?齐国在战国时代的军事强盛,始于齐威王时代,终于齐湣王。在齐湣王执政的数十年内,齐国急剧败落,最终退出强国行列。齐湣王三十六年,齐王自认为国家强盛,可以称帝,于是接受秦国建议称自己东帝。齐湣王时期,齐国的国力实际上已经大不如以前,在苏秦的族弟苏代的劝说下,齐湣王才认识到秦国让自己称帝是想把自己放在火上烤,四面树敌,会让齐国灭亡的更快。认识到层意思后,他自觉的摘掉了帝号。

秦昭襄王一看齐王去掉帝号,自己被迫也取消帝号,恢复称王。但大秦帝国经济、军事实力已经远超齐国,是名副其实的西方大国。秦王嬴稷也抓住了瞬息万变的历史机遇,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利用秦国军事优势,展开了一系列强秦战争。秦昭襄王二十年,面对苏秦的合纵破秦策略,秦国开始执行应急战术,首先攻打魏国,攻占了新垣(山西运城垣曲)、曲阳(河南济源)。魏国割故都安邑(山西运城夏县)给秦国用来求和,秦国将安邑之民全部驱赶到魏国,仅留下了这座城。

秦昭襄王二十二年,秦国、楚国在宛城(河南南阳)会面。秦国、赵国在中阳(山西吕梁地区中阳县)会面。秦国大将蒙武攻打齐国,攻占了九座城。秦昭襄王二十三年,燕国的上将乐毅和赵国、秦国、韩国、魏国会面,五国联军,大举攻打齐国,攻占了齐国的七十几座城。秦昭襄王二十四年,秦、赵二国在穰城(河南南阳邓州市)会面。秦国攻打魏国,攻占了安城(河南新乡原阳),前锋打到魏国的首都大梁才凯旋归国。秦昭襄王嬴稷向赵国索要和氏璧,声称用十五座城交换。赵国派遣舍人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奔赴秦国,见秦国毫无诚意,将和氏璧完整的拿回了赵国。

秦、齐两国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称帝,虽然时间不长,但却有很深的历史文化背景,加剧了国家扩张的步伐,是大秦帝国在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国家实力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了大秦独强的战国末期现状。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