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华文学 > 其他小说 > 李秋李世民 > 第349章
在蓟州和平州,李秋在薛仁贵的陪同下,亲自视察了一下这边的几个重中之重的工坊。

首先是蓟州的林场和马场。

像林场就不用说了,一切工作有条不紊。

改造出来的马车也已经逐步供应到了幽州等十三个州内。

大大提高了州内的运输效率和生产效率。

而这里的马场,很多去年出生的小马驹正在快速的成长着。

毛色柔顺、明亮,很是肥壮。

在这边,共有成年马匹一万匹出头,比李秋心中预想的要少。

那些小马驹,绝大多数最快也要到明年,甚至是后年才能陆续投放到战场之上。

在蓟州视察完之后,李秋又来到了蓟州正东侧,地理位置更加隐蔽的平州。

像石炭矿场,一切工作还是颇为稳定的。

以李秋的估计,按照眼下的煤炭使用和开采量,已经探查到的表层煤炭资源还是足够再使用三年之久的。

至于如何开采浅层煤,中层煤的难题,眼下并不着急去解决。

而在占地面积巨大,有着上百铁匠、工人一同劳作的铁坊这边,李秋再一次见到了满脸疲惫的张鸦九。

“鸦九,你这边的情况如何?”

“看你这面色,怎么有些差。”

“是不是不太适应这边的气候和饮食?”

听了李秋的话,张鸦九连连摇头。

“王爷,您对鸦九的眷顾,鸦九实在是心中有愧,受宠若惊。”

“现如今已经到了这幽州,鸦九只求能与其他人一样的待遇。”

“求王爷千万不要再每天酒肉供应了。”

“那样的话,虽然大家伙儿不说什么,但我实在是有些寝食难安。”

这时候,一旁的薛仁贵恭敬的说道:“回禀师父,张鸦九自从来到平州铁坊之后。”

“几乎每天都泡在他自己的铁匠铺中,天色蒙蒙亮,他就开始打铁。”

“而直到深夜,他才肯回住处休息。”

“别人相劝他也是不听。”

听到此,李秋点点头,“今年,尤其是在眼下这种阶段,还真就希望大家都能跟张鸦九一样。”

“挨些累,辛苦一些,但务必要将我们铁坊这边的缺陷解决掉。”

“这也真的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仁贵啊,还有关大人,你们二人回头负责一下,将工坊这边的铁匠全部集中到一个核心区域内。”

“让他们全部听从张鸦九的安排和调遣。”

“至于吃住条件,全部尽可能的达到最好。”

“餐餐有肉,晚上有酒,每月例钱翻倍。”

“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大家都辛苦一点,但务必要将我们铁坊这边的难题攻克掉!”

听到了李秋的话,周围的那些铁匠们,一个个是神色激动,目光也无比的坚定。

“属下绝不辜负王爷的期望!”

在探查完蓟州和平州之后,李秋就再一次的同张蕴古、宋佑等人一起,全身心的投入到十三州内部大规模的征兵的工作中。

像幽州、易州、莫州、蓟州、平州等这些州县,民风还是颇为朴实的。

由于地处偏远,常年战乱,每家每户都差不多,邻里团结,互帮互助。

也没有什么富户之一说。

不过像恒州、赵州、德州、翼州等南部的州县,由于距离山东地带,或是距离东都洛阳较近。

这边百姓相对富裕些,富户、官宦人家也是有的。

还是有很多东西受到了士族和贵族阶层的深远影响。

所以这一次李秋下决心啃的,就是这些块难啃的骨头。

在长安时,满天下都是士族门阀的地盘,李秋拿他们没办法,处处受他们的奏本和陷害。

可是如今到了幽州十三州,李秋自己的封地,自己督管的地盘,难道还治不了你们这些士族的边缘富户了吗?

可以说,对于他们这群不听话之人,李秋采取的绝对是铁腕政策。

比如说之前逃兵役的那些人家,李秋可是签发政令在先,他们公然违抗在后。

有理有据,有法可依。

在逮住他们现行之后,李秋直接按照之前签发的政令上的条款,罚没家产1/3作为罚金。

要么怎么说,在这件事情出来后,把那群士族门阀气得冒火。

同时也让杜如晦羡慕的眼红不已。

仅仅是幽州十三州被罚款的这些富户,怕是都够幽州军一年的军饷了。

要说逃兵役这种事情,像东都洛阳,像长安,像山东、关内士族们,简直是太普遍了。

要是当今圣上能像李秋一样,搞出这样一个政策来,怕是以这群士族门阀的家底。

都够将夏州、庆州、泾州、长安等主要城池翻修一遍的了。

当然,他们那边的环境远不比幽州,李世民是决然不敢下这样的命令的。

对于那些士族门阀,皇亲国戚们的特权行为,朝廷方面也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唐朝,对户籍和各州县间的迁徙,律法方面是规定的很严格的。

不过除了长安、洛阳等核心地带,像一些的地域实际上的管理上只是一般。

如果没有灾荒发生的话,一般的百姓间的个别移动,也几乎没人去管。

但是在幽州等十三州地界,这种现象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幽州和十三州内部的州县,城池,百姓间的流动放任不管。

官方的规定几乎成了摆设。

可是在十三州连通外界的地带,却是完全的封死和高压。

像外面的百姓,拿着通关文牒想要进入十三州,可以。

但是十三州内部的人要想出去?

统统不批!

除非是有少数奔丧这种重要事件的,都要上升到宋佑这个副总指挥级别亲批才行。

眼下的十三个州,简直是如同一个小的自治国度一般。

李秋这么做的目的,一是方便管理。

二是加强了自己各种秘密,尤其是种子的外泄。

第三,也是最主要的一点。

那就是李秋和张蕴古、宋佑等人,通过一系列的政令和调动,已经把原有的十三州的官僚系统给架空了起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