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不知就是因为别人在干你在看,或许那些被大多数人看不起的行业其实老赚钱。
“去干嘛,你们人年轻有干劲儿,多闯闯是好事。”赵永昌一边打着牌一边说道:“不像我们这些老头子别的本事没有,又前怕狼后怕虎的一辈子都没出息。我要是再年轻十岁,我都去守个摊子。”
“你守个铲铲。”王清香哭笑不得:“喝了二两酒又开始发疯了,你守摊子卖啥子?卖你做的那些木头还是咋的?”
“呵呵,大嫂,你不要说卖木头。”说起木头陈冬梅又有发言权了:“你晓得尖子山村的三姨娘他们不?”
“听说过,还是那年拜新年去过的了,后来三姨爷老了我们都没有,一晃都好多年没走动了,也不知道她们家……”王清香突然想起来了:“上次你是不是说过她家的情况?”
“对呀,我说过啊,他们村里别的没有树多,大老表二老表就在家具厂里干活碌,才好多点时间嘛,一家人日子都过起来了,他卖的就是木头呢,赵哥手艺也这么好,完全可以卖木头啊。”
杜红英……真不愧是母女,我忽悠年轻的去创业,我娘在忽悠她大哥二哥去搞钱啊。
这是要全家经商的节奏?
其实,如果他们有这个心杜红英是真的不介意捎上他们,毕竟,一个好不是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不对不对,用伟人的话说,这叫先富起来的带动后富起来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
杜红英见大家都说得兴奋,感觉这个大家族的富裕指日可待。
陈军陈海也要干服装生意,杜红英直接建议他们去蓉城找姜刚。
“那么边,离家近点也好照顾到娃娃些。”
说到这些事儿或多或少都有些顾忌。
“我说你们这些年轻人考虑得这么远干啥子,未必然你们出门做工去了娃娃些你们老的就不照顾了?还能饿死不成?”赵永昌道:“我们那时候出门做工分,娃娃就丢在家里给老人带,没有老人的就丢到一个房子的婆婆大娘家里面,几个娃娃一起耍也一样长大。”
“就是,那些年大的就满山跑小的就睡箩篼窝窝,没得你们想的那么麻烦。”
说起这些事儿陈春花和陈冬梅都有经验。
“我家红英丢得最多的就是赵家,她赵奶奶那个时候还在,和和气气的一个小脚老太太,一个生产队的娃娃都往她家送,等下了工去接娃娃,一个个的都在喝米汤,老太太还放了点白糖,所以一说去赵奶奶家,一个个的都跑得飞快……”
“我咋个一点儿印象都没得呢?”
上下两辈子都没有一点印象,真怀疑娘说的是真是假。
“你那个时候才两三岁,哪来的印象?”
好吧,是她想多了。
不过,对小脚赵奶奶杜红英确实有点印象。
“我记得她的脚只有这么小。”杜红英比划着说:“那可真是裹的。”
“那不是呢,你外婆那时候也是小脚,四五岁就裹脚,用裹脚布缠得紧紧的……”陈春花是听亲娘讲的:“你外婆说疼得哇哇叫,依然要被裹,后来你外婆生了我们几个,有些人还是要裹小脚,你外婆说她吃了一辈子的苦头不愿意让我们吃了。”
“幸好没给我们裹小脚噢,要不然秋叶哪能这么跑得。”陈冬梅笑道:“你看她蹬个自行车,一天都要骑二三十里路。”